2018年1月5日| 电话:0359-5755922 监督电话:18303596296 邮箱:376627188@qq.com
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山西运城:以乡风文明诠释乡村振兴
2019-07-09 18:02:40 来源:民生网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文明乡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是照亮美丽乡村之路的关键举措。如何让文明乡风更加劲吹,培育出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土文化回归,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山西省运城市进行了有效探索。

弘扬传统文化,引领民俗新风尚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侯村乡寺底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楹联文化村”,每天上午,村民们都会来到村里的活动室前,进行楹联打擂,对对出句、学学联律、修改对联,这已成为村民的一个生活习惯。

该村“两委”充分挖掘该村深厚的楹联文化底蕴,用优秀传统文化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建设幸福家庭、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引领民俗新风尚。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门边都悬挂着木制金字家风家教楹联,村里每年给80岁以上老人、军烈属送对联,村民们家里有红白喜事、上梁、祝寿、小娃满月等,都是先请诗联学会的人到场,编出几十副楹联,这些活动,使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乡风文明大大改善。

运城市充分挖掘六大优秀民俗文化,一方面用传统文化引导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通过正面教育树新风、倡新尚、除陋习,大力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乡级文明户活动,带动农民群众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不断强化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文明和乡村善治。

群众“追星”,精气神提起来了

今年70多岁的弟小民,没想到自己还能过一把“村红”瘾。弟小民退休后,为照顾双亲,2003年举家从太原回到了家乡垣曲县峪里村。整整12年,他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和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孝举感动了十里八乡。峪里村去年启动五星文明农户评选,弟小民高票当选。

“评选星级文明户,要真正让群众唱主角。”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介绍,在星级文明户创评过程中,运城市建立了“评、管、奖、用”四位一体的创评机制。在“评”星上,明确“家庭自评申报,村集体评议,乡镇审核公示,文明委表彰授牌”的评审程序;在“管”星上,对星级文明户立卡建档,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结果予以增星或减星;在“奖”星上,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并重;在用“星”上,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文化、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此外,运城市开展晒家庭幸福生活、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才艺等活动,丰富星级文明户的内容和载体,有力提振了广大村民的精气神,带动了更多农户“追星”。

目前运城市已评选出8万多星级文明户。人人讲文明、户户争五星,在这里已蔚然成风。

夯实载体,文化礼堂唱主角

在临猗县猗氏镇黄斗景村文化礼堂里,108平方米的村史馆建成开馆。馆内展出了多个朝代420件农耕生产、生活、民俗老物件,每个物件都有乡愁故事卡,参观者随手点击电脑,便可以了解家乡的发展史,感受时代变迁。正在参观的村民小徐说:“像我们20来岁的年轻人,对犁耧耙耱、风车等老物件相当陌生,村史馆把它们都收集、保存并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父辈是如何进行农田耕种的,从而更珍惜生活。”

运城市以乡村文化礼堂为载体,还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等活动,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感悟其中的道德理念,升华道德境界,在全社会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乡风民风。

绛县横水镇柳泉村70多岁的老党员张生河说:“我们村的道德大讲堂开讲后,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讲两三次课,内容有党的政策、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模范等。通过大讲堂的学习,村民的凝聚力更强了,整个村就好比一家子。”

“我们通过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努力打造集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礼仪、文体娱乐、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解决群众精神家园缺失的问题。”刘志宏说。

到今年2月底,运城市已建成乡村文化礼堂48个,还有155个正在建设中。

新乡贤引领,振兴乡村有人才

1月28日,闻喜县柏底村村委会大院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今天,咱们合作社首次分红,首先给23位长者社员每人发放150元、1壶油,大家鼓掌祝贺!”刚成立两个月的新乡贤利村惠民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为社员首次发放股权红利5700元。

闻喜县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带头表率作用,在全县19个村发展内置金融合作社,创建了“村级银行”,全县入社新乡贤达473人,股金达到990余万元,入股的长者社员642人,股金180余万元,加上县政府的种子资金,运营资金达到了1700余万元。

“这笔基金将会撬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同时也激励更多的新乡贤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激励他们带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回乡创业、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实现乡村振兴”闻喜县县长黄亚平表示。

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探索中,运城市紧紧抓住新乡贤这一群体,用制度鼓励激励,在全市形成人人争当新乡贤、争做新贡献的良好局面。除了吸纳在本地耕读的贤人志士,还实施“寻乡贤、建机构、评乡贤、用乡贤”的“凤还巢”工程,将走出乡村、关心家乡的成功人士,德高望重的退休还乡人员等吸引过来,让他们成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者、生力军。

如今,运城市的新乡贤在不断增加,从首批的4800人增加到目前的1万余人,新乡贤队伍已成为“农村两委的参谋,群众心中的贤者,乡村振兴的帮手”。

                                            (责任编辑:樊月雷)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