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1947年黄沙任晋绥军工部第七厂厂长,在林家坪的留影
出生名门 立志报国
黄沙,湖南湘潭县人,1914年7月29日出生。他的父亲黄笃谧是辛亥革命的元勋,1903年被公派日本士官学校就读,翌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随黄兴在广西参加“钦廉上思起义”(又称:戊申马笃山起义),失败后经越南潜回国内,之后又在四川参加了“保路运动”,辛亥革命胜利后,任陆军部测量总局局长。民国政府迁府北京后,又随黄兴等辞官从事“实业救国”先后在湖南、山西、福建、北平等地开办“湖南矿业公司”、“山西阜华公司”、“艮輻建省银行”、“北平民康实业公司”、“同宝公司”等,期间还当选过国会参议员,代表工商界参政。黄笃谧作为中国早期的民族实业家,由于当时列强们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挤压、蚕食、鲸吞,他的实业大多没有成功,最后闲赋在北平城西直门26号院的家中。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后,由于黄笃谧的留学日本的经历,日军统治者多次的利诱、威逼他,甚至开出让他出任北平市副市长、北平工商会会长等职,黄笃谧不为所动,之后黄笃谧及其家人便惨遭迫害,被多次投进监狱,迫使他多次变卖家产赎人,最后家境一贫如洗,1943年,黄笃谧在贫病交加之中离世,临终的最后一句话:我没有愧对自己的民族。此刻全家沦落在“湖南会馆”靠救济,勉强生活。
黄沙的父亲黄笃谧,1903年公派日本留学,成为日本士官学校第四期学员;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8年随同黄兴在广西组织、参加“马笃山起义”;1909年在四川参加“保路运动”;1910年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测量总局局长。之后走上“实业救国”之路,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实业家。
黄沙成年后,正赶上家境破败。此刻也是他在北平弘大中学就读的时候,弘大中学的校训“诚恒”意为:“修身在诚意,治学贵为恒”,成了他终身的座右铭,1935年,他默念着母校校歌里的词句“弘我志兮达我愿,男儿报国立志坚”,毅然考入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是现天津大学的前身。始创于1895年10月2日,是由光绪皇帝下诏,盛宣怀操办的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强、自立的象征意义)。这年底他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之后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在学校组织“通俗剧社”,团结广大爱国青年以公开的身份开展救亡活动。1937年7月初,通俗剧社和平津大批爱国学生组织南下抗日宣传团,几百学生组成数十个小组,分布在京津冀广大农村、乡镇和基层官兵驻地,动员民众宣传抗日。通过社会实践,他清楚地认识到“立志报国”当今首要的就是动员民众保家卫国,他决心要到抗日的最前线!
黄沙的长子黄小山,1939年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平山县的抗日堡垒户赵大伯家,1945年晋察冀军区专门派人将当年留在平山县的十几名孩子送回晋绥根据地孩子父母的家,由于已经过去六年,部队的同志虽然将大部分孩子都送回,但最后就剩下黄小山和另一个女孩找不到家人,正当他们准备渡过黄河,按烈士遗孤送往延安时,其中一个战士突然想起黄沙章辩夫妇都是戴眼镜的,再次询问时,就一下把黄沙章辩找到了!这是黄沙夫妇带着小山的两个弟弟,从临县赶来黄河的渡口碛口见到了已经六岁的大儿子,并在碛口的一个照相馆里,留下了他们的第一张全家福。
图说 晋绥军工第七厂鸟瞰(摄于1948年)
参加八路 投身军工
全面抗战爆发后,黄沙和章辩等天津的部分流亡学生,组成“天津救亡同学会”,奔走各个抗日战场,从济南的街头宣传到南京的集会报告;从向政府的请愿申诉到赴淞沪战场的的后方救护,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响应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的号召,随着“全国战地动员委员会”一同来到山西,再次来到抗日的最前线。不久后,他俩在岚县参加了八路军,来到了贺龙领导的一二〇师的“战斗剧社”。1938年底,随一二〇师挺进冀中,前后参加了大小战役十几次,战场演出几十次。1939年底,一二〇师回师晋西北,保卫党中央,在粉碎“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的同时,遵照中央的指示,建立自己的军工生产体系。黄沙随即参加了这个体系的建设,从此走上八路军军工生产之路,成为晋绥军区兵工部的一员大将。先后参与了一二〇师晋绥军区所属各兵工厂的筹备、建设、生产及有关的技术攻关活动,此外还组织领导了一些民用的生产项目和企业,如曾任晋绥毛纺厂厂长,用根据地盛产的羊毛,生产毛线、毛毯、毛衣等毛织品,换回根据地需要的其他物资。
图说 四排左起第4人为黄沙
随着战争对弹药的需求日益增大,晋绥军工部决定在临县招贤镇的水源村修建自己的炼铁厂——军工七厂,黄沙任命为该厂厂长,他同刘伯罗、吴路青等组成设计小组,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建设了一座月产灰铁20000斤,用焦煤炼铁的高炉,被称为“八路军第一炉”,解决了迫击炮炮弹弹壳的所需的生产原料问题。七厂的这个小高炉,容积4.38立方米,高8.2米,两天出一炉。它的生产效率很高,生产一斤铁的成本只是当时的1.25斤小米。当时七厂的生产任务主要有:翻砂、炼灰铁、炼铜等。翻砂:每月铸"八二"迫弹壳六千,机器铸件及手榴弹(壳)五千。炼铁:每月出灰铁2万斤。炼铜: 黄沙等组织试验炼铜反焰炉成功,以废铜为料,用反焰炉精炼成精铜,满足制造山炮及制雷管、子弹头等所需的铜原料。当时每炉可产精炼铜约300斤。
1949年底该厂全部交给当地政府后,曾更名为“招贤湫水铁厂”,一直生产的上世纪70年代,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黄沙也有了“兵工大王”的称号。
图说 晋绥七厂的小高炉,容积4.38立方米,高8.2米,月产生铁10吨
图说 全国解放前夕,黄沙和他的战友们,在七厂合影
图说 1949年全厂职工合影后不久,七厂就完全交给当地政府所有。到了年底,除了转业到地方并继续在该厂工作的职工外,其他人员全都随军转移,先在陕西宝鸡附近的虢镇修整了一段时间后,就又随贺龙挺进西南。
尾声:奔赴边疆 创建八钢
全国解放时,黄沙一家随贺龙的部队来到西南军政委员会所在地重庆。当时贺龙麾下集中了全军最多最优秀的军工人才,这是因为解放战争初期,面对胡宗南对延安地区的大举进攻,党中央决定将中央军工局所属即延安地区的全部工厂、设备、人员撤并到当时贺龙领导的本来实力就很强大晋绥军区兵工部,由此新成立的西北军区军工部,就成了全军军工生产能力、技术力量、职工人数最强、最多的部门。贺龙麾下的这批技术骨干,大多都有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建厂创业的经历,是我军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图说 1949年,黄沙夫人章辩和孩子们在临县林家坪合影
在新疆主政的王震将军,当然知道在新疆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条件下办钢铁谈何容易。像黄沙这样能在根据地白手起家建铁厂人才,正是他最急需的人才。王震将军想挖这个“宝贝”,又担心自己出面会被自己的老首长拒绝,于是打出新疆民族牌,让省政府主席包尔汉专程到贺龙那里求人才,王震下了死命令,不带来黄沙不回新疆。贺龙对此十分感动,也有些为难,他让黄沙选择。因为此时的黄沙,已是解放军的一名正师职干部,而且是新政府冶金部领导的有力人选之一。黄沙对此也思量了许久,他知道继续等待极有可能会分配到北京,事实上,他的许多在原晋绥军工同级或下级,大多是在那段“待命”期间陆续调入北京,并在北京各部委担任要职。而黄沙参加革命前家就在北京,其父亲还是早期的民族实业家,在解放初期的工商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优先调到北京可能性极大。
图说 1938年,一二〇师师长贺龙送给黄沙夫妇照片
但到最后,黄沙却对自己的老师长说道:我是军人,在部队的这十几年里,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一直在后方搞军工生产,没有在最前线。这次能有机会,冲锋到经济建设的最前线。作为军人这既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荣耀。
这就是中国军人的职责,是人民子弟兵的品德,他们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并由此开创新的疆土!黄沙就是怀着这样的情怀,携妻带子,来到万里之外的荒漠戈壁,来到新疆,并在那里安家扎根。
黄沙到新疆以后,被任命新疆工业厅第一副厅长,之后不久又调任新疆军区军工部任代部长、部长,新疆八一钢铁总厂厂长。又为新疆钢铁事业的发展创立了不朽功绩!
图说 黄沙和他的战友们离开晋绥根据地时在西北军工纪念塔下合影
图说 这是黄沙精心保存的距今已有70多年的西北军工纪念塔照片
黄沙晚年时常拿出这张当年他拍下西北军工烈士纪念塔照片,对子女们说:我们到新疆这点苦这点“亏”算什么?比起这些战友们,我们幸运多了。
(责任编辑:李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