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监督举报电话:0351-5687051 邮箱:sjbkjb@163.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扶贫攻坚 > 正文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梦圆新时代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2021-10-11 09:50:01 来源:山西日报

  “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在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上,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我省发出了决战贫困的动员令,吹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军号,各级各部门立下“军令状”,挂起“作战图”,投入到一场空前的脱贫攻坚战役中。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广大干部群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攻坚克难、苦干实干,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327元增长到2020年的9592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攻坚克难
责任担当扛在肩

  “以前俺住在山沟里,吃的是老咸菜和山药蛋,村里也是脏乱差。”10月8日,广灵县板塔寺移民新村的韦连旺提起生活的变化眉开眼笑,“现在吃穿不愁,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有了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和干净卫生的厕所,这是我盖上十八床被子都梦不到的。”
  山西曾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省就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2015年全省贫困发生率8.33%,许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摆脱贫困是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聚焦攻坚目标,强化政策支撑。我省出台《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的若干意见》《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一县一策”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意见》《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等50多个政策文件,从攻坚目标、行动措施、投入保障等方面构建起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四梁八柱,160多次工作部署会、现场推进会推动落实、挂牌督战、专项督查、上下联动、合力攻坚。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义无反顾扛起防控责任,千方百计降低疫情影响,立足于早、落实于细,出台确保产业就业增收28条政策措施,省直部门配套出台19个政策文件细化举措,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稳岗拓岗,复工复产。对剩余2.16万贫困人口,“一户一案”“一户一策”落实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兜底政策。
  5年间,我省尽锐出战,五级书记抓扶贫,省委书记、省长“双签”责任书,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建立完善的责任、政策、工作、投入、帮扶、社会动员、监督和考核等制度体系,广大干部群众用责任和担当、汗水和生命共同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大跨越提升,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难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整体解决。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地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

精准施策
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针对深度贫困和脆弱的生态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的省情,我省紧紧扭住目标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创造性地提出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
  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产业综合增收“五大项目”,创新生态建设参与机制,组建造林扶贫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80%以上。
  “真没想到,种树还能挣钱,我还靠这个脱了贫。”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村民王明珍是别样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社员,谈起生态扶贫政策感慨万千。在岚县,5155名贫困人口和王明珍一样受益于造林专业合作社。
  5年间,58个脱贫县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3378个,完成造林820.8万亩,7万多名贫困社员人均增收1.6万元。退耕还林473万亩、造林绿化1300万亩,3.18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受益,每年带动5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10亿元以上。
  针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实际,大力实施深度贫困村整村搬迁工程,彻底改变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采取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六环联动”闭环推进的办法,统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资源,重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等问题,从根子上实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
  岢岚县宋家沟乡东沟村的脱贫户王成仁高兴地说:“过去是刨个坡坡吃个窝窝,还得看老天爷脸色,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住上了新房,挣上了工资,共产党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5年间,我省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1122个,整村搬迁336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36.2万人走出大山告别贫困,同步搬迁11万人,47.2万人彻底改变了生存发展环境,实现生产有门路、生活有质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
  针对农村脱贫产业不多、不稳的情况,我省积极构建“五有”产业扶贫机制,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各地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大胆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合作社+”“土地入股”“金融扶贫”“托管经营”等形式,产业扶贫模式实现多样化,带动特色农产品升级换代,带贫益贫效果日益凸显,12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靠特色产业脱贫。
  “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深秋时节,在天镇县,曾经荒凉的沙土坡上现在被蓝色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覆盖,远远望去,熠熠生辉。“真没想到,几块小板板,比一个壮劳力还挣得多。”天镇县米薪关镇段家沟移民新村的贫困户张全锁感慨不已。
  5年间,我省建成光伏扶贫村级电站5479座、集中电站53座,惠及6602个贫困村、3361个非贫困村,72万贫困户受益,成为降低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

接续奋斗
乡村振兴再出发

  9月25日至26日,全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暨巩固脱贫成果问题排查整改现场推进会在大同召开。聚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紧盯巩固脱贫成果问题排查整改,提高站位统筹推进,创新机制守住底线,狠抓整改巩固成果,全力确保巩固成果见实效、乡村振兴开新局。
  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玉宏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2019年,我省5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20年4月,出台《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健全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进一步夯实产业扶贫基石,增强龙头企业的带贫益贫能力,不断完善减贫保险机制。
  今年3月,《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以省委一号文件下发,同时,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确定了“路线图”和“任务书”。
  全省117个县(市、区)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帮扶“三大类”,明确任务,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成效考核,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设立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时跟踪监测、及时排查预警区域性、规模性返贫风险,科学制定防范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将继续激励三晋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本报记者李全宏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