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426159088
首页 > 今日新闻 > 正文
晋城:聚焦“六化”提质增效 全面提升共青团基层组织“三力一度”
2022-07-30 09:50:47 来源:三晋传媒网
团中央发出改革动员令后,团区委高度重视、闻令而动、精心组织,在区委区政府和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团中央提出的“六化”目标,认真对标《指导意见》4个方面10项改革任务逐一落细落实,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彰显社会功能,坚持推进共青团改革与推动城区青年深度融合发展“一盘棋”,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度,打造改革“城区样本”。
 
工作项目化,让共青团引领力更强

   团区委建立项目化推进工作机制,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方式撬动各方资源,通过划分青年理论宣讲、青少年培养、社会治理、青少年权益保护、青年创新创业等重点工作类别,谋划了城区共青团2022年十大特色工作品牌——青年筑基工程、“五彩少年行”、城市青年阵地综合体、“社区吹哨 青年报到”、青年会客厅、“播种希望”种子工程、青年之家、青创启航、筑梦青春青年人才计划、青年金融普惠直通车,并确保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开展。目前“十大工作品牌”已推广至全区各基层团组织,打通联系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成为城区共青团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多元化干部保障,扁平化联系青年,

网格化引领动员,让共青团组织力更深

   这是一条探索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路径。我区户籍青年人口12.5万,常住青年人口18.18万,是晋城市唯一一个常住青年人口远超户籍人口的县区。城区作为晋城市的主城区,城市、社区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如何做好社区的共青团工作,迫切且有必要。当前我区社区共青团工作面临着种种困难,如:因为常住人口比例较高、外来人口冲击较大、流动出入较频繁,造成团员青年群体不稳定性较大、复杂性强、参与热情不够、归属感较弱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逐步形成适应社区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共青团工作运行体制,引领各领域团员青年积极参与青春社区行动,实现青年和社区的双向奔赴,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探索。

(一)积极实施“党建带团建”,实现党团建设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是团组织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开展工作。团区委多次与区委和区委组织部门沟通请示,在我区正式下发的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中,将“做好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内容纳入,并明确5分分值。区委巡察办也将该工作纳入巡察监督,并在今年3月开展的九届区委第一次巡察工作中,主动抽调了我单位两名工作人员参与巡察。

二是将团干部的配备等问题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充实社区团的工作力量。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团区委与区委组织部多次沟通,将配备的村(社区)35周岁以下“两委”班子成员和我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的大学生专职村干,推选到村(社区)团组织任职。142名村(社区)团支部书记中,由大学生专职村干担任的有74人,担任社区两委成员的有112人。至此,一大批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青年进入村(社区)团组织任职或兼职,团组织工作力量进一步强化,活力进一步提升,团干部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以团员青年向社区报到为中心,丰富社区团组织的工作活动方式和内容

团区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团员青年向社区报到的通知》和《关于组织号召全区团员青年向村(社区)报到参加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区广大团员青年迅速响应,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学校团组织、社会领域团组织等团员青年主动向社区报到,实施了三项行动:一是“先锋”行动,全区团干带头到社区报到;二是“聚光”行动,团区委联系各团组织,以组织为单位去属地报到;三是“清风”行动,积极挖掘参与社区工作的优秀青年,发挥榜样力量。这些团员青年以所在社区为主阵地,通过自发组织、分片开展、集中活动等形式,围绕“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学业辅导、关爱陪伴、自护教育、文化艺术、义务宣讲”等工作和需求,串联起我区142个村(社区),150余支志愿服务队,20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丰富了社区团组织的工作活动方式和内容。

(三)打造“青年会客厅”,探索村(社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新样板”
团区委在凤庆社区创造性的成立“青年会客厅”,即在社区建立青年议事平台,面向辖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青年群体,例如:凤鸣中学、晋城农商银行钟家庄支行网点等,在每个行业领域选出优秀青年组成“青年议事团”,以“议青年能做的、议青年期盼的,议社区急需的”为宗旨,以议事、团建、分享等活动为载体,固定“每月一主题”,让青年的事,自己想、自己议、自己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形成了议事机制,构建了议事平台,有了议事委员,他们可自动分工,主动联系辖区内的团组织,与团员向社区报到工作形成“从下至上”的闭环双通道,确保了一定基础的向社区报到的青年力量。依托该议事机制,形成了“主动服务青年、青年主动服务”的双向服务机制,推动社区在更好地服务青年的同时使青年成长,为协助社区党组织做好新时代下社区社会治理工作贡献团的力量。

个性化织密组织,社会化生存,

让共青团服务力更实

这是扩大“两新”组织、新兴青年群体团组织覆盖面,并真正实现建一家活一家的有效探索。城区常住青年人口18.18万,占比全区常住人口32%,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数字流等在这里聚集,新经济新业态正在积极发展,大量的青年集聚在城区的楼宇、园区、新兴领域中,行业白领、小微企业、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35岁以下青年群体比重大。如何推动“两新”组织青年群体“认识、认同、认定”共青团,将“原子化”游离的青年群体团结到党的周围,现实且关键。

(一)“千方百计”寻找,让青年认识我们。一是排查摸底找。按照“团支部建在兴趣点,团员聚在兴趣点,青年服务在兴趣点”的团建模式,对我区青年社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兴趣爱好组织等进行摸底。通过上门找、分类查、服务联“三步法”,对区域内的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分布、构成情况及团建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摸底,对重点企业和社会组织上门走访,倾听企业声音,了解组织需求,关注青年诉求,并建立工作台账,确保联系到人、工作到位。二是联合行业找。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新经济、社会组织等行业领域团工委,充分发挥行业团工委的统筹作用和主管部门业务工作联系优势,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为工作打开局面。

(二)“全心全意”服务,让青年认同我们。一是广覆盖,出台相关政策。如青年普惠金融直通车政策服务,采取“团委牵头+银行扶持”模式,为我区创业青年提供最高可贷300万元的金融服务,低利率、低门槛、手续更加简便,助力青年创新创业。同时团区委积极联合组织部、税务等多部门开展“红桥”入企服务,帮助做好政策解读、条款辅导、部门对接,推动政策在新兴青年当中有效落地。二是提准度,开展靶向服务。在楼宇商圈、产业园区等青年群体集聚的区域,创新打造“城市青年阵地综合体”,例如239综合体,是一个聚集视频制作、文化创意等31家企业的园区,团区委以在239产业园建团为契机,一体化配套了青年之家、社会实践团校、人才驿站等服务阵地,进一步完善团的基层阵地建设,健全基层组织覆盖体系,至今239综合体已开展农产品带货、汉服青年创业文化、微公益等7类63场活动;同时,从与239合作的晋城技师学院学校公寓、产业园区和创业园区自有的宿舍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房源改造为人才驿站,享受房租、水电、Wifi、暖气、空调全免政策;并充分利用园区独特的市场资源和入驻企业的联动优势,与晋城技师学院等区域单位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团校,帮助辖区和紧密联系的青少年了解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电商服务等新型网络业态,真正享受到项目活动精准策划、专业团队精准服务、创业青年精准帮扶的一站式服务。

(三)“双向奔赴”拥抱,让青年认定我们。在团区委的努力下,239产业园综合体辐射了周边15000余名团员青年,3000余名青年投身防疫抗疫、社会治理、平安创建的最前沿;园区30位青年主播以“节日促销+产业扶贫+直播专场”等方式,搭建电商展销平台,为城区农特产品直播带货;226名青年通过“青年金融普惠直通车”,贷款1个亿等等......双向奔赴使共青团有了“左膀右臂”,青年群体也有了“成长阶梯”。(供稿:团晋城市委)
 

责编:宋永亮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