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赵华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关键时期,全省国资国企使命责任更加重大,必须彰显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属企业利润总额创历史最好水平,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100.5亿元,同比增幅12.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5.3亿元,同比增幅386.8%。在经历2020年疫情影响后,省属企业今年创收创利情况实现快速反弹,经营质效明显提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今年以来,我省在国资国企领域大力推动“136”行动计划,紧扣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线,推动国资国企各项工作服务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需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服务于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国企党建项目化、国资监督体系化、运行分析数智化、科技创新机制化、社会责任协同化、市县国企改革一体化,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转型
——推动国有资本向中高端、关键环节集聚发展 6月29日,在太重轨道交通公司,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工厂正式上线试运行,由此标志着企业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该项目由云时代公司旗下智能制造板块的核心业务子公司——山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包括建设决策支持、ERP、PLM、MES等十余个专业系统和配套的基础设施,通过提高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降低生产和采购成本、提高决策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持续经营能力。近年来,山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聚焦国企数智化转型,正在向智能制造排头兵挺进,努力打造我省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工厂标杆。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省国资委研究制定山西“十四五”国资规划,把国有企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更为科学的主业管理,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及基础关键环节集聚发展,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助力山西经济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省国资委推动国有企业制定了一年和三年转型发展目标及行动计划,一大批转型项目开始布局,国有经济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创新驱动
——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驱动。今年3月,华新燃气、交控集团、山西建投、云时代、华舰体育等12家企业分别与山西大学签订了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议,联合攻关制约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卡脖子”难题。 这是继企业与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共建产业研究院之后的又一次校企深度融合。这种校企联合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望成为吸引一流人才、攻关一流课题、冲刺一流成果的一流创新平台。
我省持续加大国有资本对基础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大力推动省属企业创新全覆盖,建立“111”创新工程任务台账,鼓励国有企业建设一批集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试验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完善研发活动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构建科技创新在线监管系统,鼓励省属企业之间以及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研发中心,持续推动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
与此同时,省国资委加快推动国企数智化转型。加快企业工业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积极策划推动5G网络部署和应用工作。加大数据治理力度,梳理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应用,积极建设能源、制造等领域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协同平台。
6月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矿井综合掘进机器人”项目正式落地山西焦煤集团。该项目拟用3年时间完成研发,紧紧围绕国家煤炭智能开采重大战略需求,力求破解煤矿巷道掘进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对人工依赖程度高等难题。
此外,我省还把对优秀科技人才的激励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体现特殊人才特殊激励,出台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落实“军令状”制度和“揭榜挂帅”等机制。系统推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赋予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更大自主权。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创造潜能。
近年来,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突出对科研人员、高技能人才的考核激励,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经生产验证并获得显著效益的,同时对开发人员和应用人员根据年创效情况一次性提取0.5%-1%的奖励。创新的作用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长上,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超7000万元,同比增长近6倍,企业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深化改革
——确保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6月28日,省国资运营公司召开涉煤企业专业化重组签约会议,晋能控股、山西焦煤、潞安化工、华阳新材四户企业签订有关协议,标志着省属国企战略重组全面落地突破了关键瓶颈,坚实跨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高点。 从2017年文旅集团、大地控股、云时代公司、交控集团、航产集团挂牌成立,到去年实施全国省级规模最大的战略性重组,涉及2.6万亿元资产、86万名职工,组建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焦煤集团能源企业“双航母”,山西实施专业化重组,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省属企业数量从22家扩充至28家,又专业化重组至18家,煤炭企业数量从7家重组至2家,一批新兴领域旗舰劲旅蓬勃发展。
国资国企改革事关山西转型综改全局,事关山西国企长远健康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推动山西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国企改革将更加聚焦重点任务,更加注重激发活力,更加突出基层创新,确保改革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
自2018年以来,省国资委强力推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完成了占全国总量10%的“三供一业”移交,企业办教育机构、社区机构、消防机构等职能均已剥离,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扎实推动了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僵尸企业”出清。
省国资委还扎实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指导企业持续加大“两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压降力度,压缩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华远陆港集团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今年前5个月,成本费用利润率提升1.28%,人工成本利润率同比增长28.28%,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39.40%,利润总额同口径同比增长267.43%,“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压降至25.02%。
去年,我省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对国资监管体制进行深度改革,开展出资人管资本职责授权试点,形成了国资监管的“品字架构”模式。今年以来,省国资委制定了国资监管提示函、通报和责任约谈工作规则,对发现问题分类处置、及时整改;加强重点业务监督,对省属企业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行集中检查;加强违规事项追责问责,对省国资委督办的问题线索和企业自行梳理的问题线索全面开展责任追究。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站在百年征程的新起点,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山西国资国企领域广大干部职工将时刻保持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善作善成,不断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