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国平)《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全的大藏经。800年大藏经,历经战火兵燹,看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如何守护国宝古籍。
中国古人把历史上发生的造成大量书籍亡佚残缺的劫难,称为“书厄”。1942年初春,珍藏于洪洞广胜寺的国宝秘笈《赵城金藏》就曾险遭“书厄”。幸运的是,在共产党、八路军的抢运和护佑下,金藏虽辗转流离,最终渡尽劫波,平安入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赵城金藏》是金代刊刻的一部佛教大藏经。它的行款格式复刻中国第一部版刻大藏经《开宝藏》,在《开宝藏》几乎失传的情况下,是现存于世各种藏经中价值最高的一部珍品,也是金代山西刻本的代表之作。
日军企图夺取广胜寺的《赵城金藏》
1942年的初春,中共太岳二地委从潜伏在敌临汾师团任情报班长穆彬处获悉,日军企图夺取广胜寺的《赵城金藏》。实际上,为避免《赵城金藏》被觊觎,在此之前,广胜寺主持力空法师已经将其封存在飞虹塔的密室内。
情况万分危急,太岳二地委书记史健意识到,这是一场保卫民族文化遗产的斗争,他立即请示区委并上报延安,中央回电指示全力抢救《赵城金藏》。太岳军区二分区派出一个连的兵力,集结在离广胜寺20公里的树林中。同时当地民兵放出风声,游击队要攻打金沟子日据点,从而转移敌人注意力。
天一黑,基干营和地委机关干部进入飞虹塔,在赵城县游击大队和广胜寺僧人的配合下,一起将藏经分装在麻袋中,迅速转移。经石门峪翻过大屿、窑头将四千多卷金藏转移到太岳二地委机关的驻地——安泽县亢驿村。
经卷尚未安顿,日军调集三万兵力发动大“扫荡”。八路军当即决定带经转移,将经卷分给地委机关的同志,要求 “人在经卷在,要与经卷共存亡”。
带经转移
带经转移的过程中,每一个战士背着经卷与敌人周旋,机动性降低,风险加大,金藏也多次命悬一线。之后为避免敌人侵袭,《赵城金藏》先后6次转移,曾被送到太岳区党委驻地沁源县、河北涉县等地,甚至深藏在一座废弃的煤窑里。
直到新中国解放,装在42个箱子里的《赵城金藏》运抵北京。经过多年精心修复,与《永乐大典》《敦煌遗书》和《四库全书》一起名列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八路军用生命的一路护佑,让《赵城金藏》有了传奇今生。
他们用生命守护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是中华文化的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张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