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753796319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古槐四章 | 注视石经幢
2021-10-25 19:06:01 来源:三晋传媒网

  

  本网讯(赵华伟  张文达)远远看去,石经幢挺拔高耸,高大修长,灰中泛白的底色标志着它通体的石质。之所以成为广济寺惟一的遗物,乃因了石质的坚固使它能穿越岁月风云和尘世的喧嚣,静默着站立于汾河岸畔,感受着人间的沉浮与炎凉。
  石经幢,是建置于佛寺中的一种佛经标志。上面刻有佛寺主持、化募方丈及建寺人等的名字。经幢的高低、内容、雕刻的精细度,均表明佛寺的年代、规模及香火旺盛的程度。

  顺治八年(1651年),汾河水暴涨,惊涛漫岸,又冲垮堤坝,直朝广济寺冲来,一时间寺塌院毁,惟石经幢在滔滔洪水中依然耸立。洪水退后,寺院僧侣把惟一遗存的石经幢移至古大槐树北侧。
  广济寺又名宏济寺,位于贾村之西的永安里。初建于唐贞观三年(628年),到了宋时,进入全盛时期,佛像金身,殿宇雄峙,而香客游人信男善女则如织如蚁。广济寺山门朝东,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藏经楼、钟鼓楼,以及祖师堂、方丈室、禅堂、斋堂、塔林、库舍等。临河近城,佛事兴旺,闻名于晋南。到了南宋金章宗承安五年(1202年),法师惠琏修建了楞严幢,即现存的石经幢。

  这座石经幢,高约10米,共分五节,每节有方有圆,搭配别致,周身又有59件石雕构件连接而成。层层图案各异,内容不尽相同。最上一层,刻有“奉南乘惠琏大师建立楞严胜咒幢”十四枚字样。中层青石之上,分八面,雕有八个栩栩如生的金刚大力士,其上又雕八个大鹏金翅鸟。佛教密宗相传,金翅大鹏以大海中龙鱼为食,龙王怕自己断子绝孙便禀报如来佛。如来大发慈悲,令大鹏不可再食龙鱼种,其食物由佛门供给,并封为护法大鹏。自此,佛门僧侣每每用斋时,必先夹一些斋饭,放于寺院洁净处,以示供养大鹏。下层的青石八面,刻有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里的神咒。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字迹已难辨认。据考,楞严咒载:释迦牟尼时,堂弟阿难随佛出家。一天外出化斋,遇上一位美丽的伽女,一见钟情后,便把阿难抱进暗室,使其昏迷,将破戒体。释迦得知,派文殊菩萨楞严咒前去搭救。文殊用破美女的幻术,救回阿难。此后,佛门定楞严咒为早课,天天必读,人人能诵。石经幢修建后,凡间信徒们纷纷摸石诵文,以求菩萨保佑,使其美满姻缘不受外人干扰。

  寺毁之后,僧侣佛心更坚,于顺治八年(1651年)在贾村正东二里之距的弯里村重建佛寺,更名为北桥寺。并把记载迁民业绩的石碑也一并移在新寺里。不幸的是,清咸丰三年(1851年)八月,粤军从平阳北窜,城陷寺毁,连迁民史碑也痕迹无留。目前只有这座坚固挺立的石经幢和大槐树是古槐迁民的见证,另有一张《古槐迁民纪略》的石碑照片。

  几百年来,多少迁民后代每每寻根至此,只能深情地站立于石经幢之侧,倾听它静默地诉说那如烟的往昔;多少文人墨客也常常以石经幢为佐,以抒满腹的故园之情:

故里重来迹已迷,
浮屠高寺夕阳西。
道旁树有丰碑在,
且扫苍苔认旧题。
又:
迁民昔日四方游,
老树婆娑眼底收。
唱罢骊驹成往事,
喜旋黄鸟写离忧。
丰碑矗立遗风在,
经塔高悬古迹留。
日暮乡关人过访,
追怀古木意悠悠。

(责任编辑:张文杰)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