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乾坤湾乡黄河岸畔农业生产托管主体捷登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实施春耕春播。 图片来自资料图
阅读提示
为助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永和县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托管之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托管服务面积171.33万亩,实施全程托管的地块,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亩均增产30%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2022年,永和县被我省确定为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试点县。
为精准掌握托管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永和县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托管,为全县379台机械安装定位系统,按作业类型安装1100多个作业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统计作业轨迹、作业类型、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目前,永和县智慧托管服务平台已被纳入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实时监控范畴。
宜机化改造为生产托管打下坚实基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24日下午,临汾市永和县芝河镇刘家庄村,农机手徐二小正驾驶着一台140马力的拖拉机带着旋耕机进行春耕旋耕作业,而他所在的四方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冯雪云的手机上清楚地显示他所在的位置和作业面积。
永和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耕地面积35万亩,坡耕地占比超过70%,地块小而散、机械耕作难、生产成本高、劳动力短缺等农业生产问题突出。“小、短、陡、弯、碎”的耕地条件成为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地人说“我们这里有2500条沟,每条沟里都深埋着老百姓种地的辛酸故事”。
面对种地难题,2019年永和启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围绕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推进、全方位提升,合力破解丘陵山区作业机械化程度低、服务组织化程度低、单位面积产出率低等问题,探索黄土高原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永和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田华介绍说,农业生产托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大中型高效农机难进地。从补齐短板入手,向强化弱项发力,永和县推行“以田间道路建设为主的地块互联互通模式,以坡改梯为主的坡耕地改造模式,以消除作业死角为主的地块整形模式,以小并大、弯取直为主的地块归并模式”,实现地块利用率的最大化。
实施宜机化改造后,“永和梯田”成为一道靓丽风景,95%的地可以进大型机械,有效耕地面积增加了,泥沙流失率减少了5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原来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改造后的地块,单位亩产提高20%以上,作业机械每年油耗降低120升以上,每户每年节本近1000元,农业生产托管得以更大范围推行。
坡头乡索驼村农机手郭二龙告诉记者:“宜机化改造后我们农机手种地省心省力省油,安全事故也少了。一年四季对我来说都是农忙时节,春天播种、除草防虫,夏天植保、施叶面肥,秋天收获,冬季秸秆打捆、旋耕,一年忙到头,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目前,永和县已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35个,农机保有量2500余台,总动力5.89万千瓦,区域综合机械化率由原来的30.8%提高到85%;有序培育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主体35家,支持壮大粮食烘干和储存加工主体16家,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服务体系。
全方位服务为农业生产托管保驾护航
“乡亲们只要有‘耕、种、防、收’的需求,就通过村里的联络员联系合作社。我们就和农户签合同,登记地块位置后再派农机手去作业,经过监管系统GPS定位,实时采集作业轨迹、测绘面积,监测作业质量,智慧农机生产托管平台直接给出科学可靠的达标面积,农户满意再付钱。”跃达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爱明介绍说。
于爱明的合作社总共有200多台农机,从60马力到240马力不等,有46个农机手,坡头乡90%的土地托管服务都由他的合作社负责,累计作业面积11万余亩。
白富林是跃达合作社的一名农机手,他说,“我们经过培训考证,领证上岗,当农机手一年能挣10多万元,自己还有160多亩地,每年能收入20来万元吧。”
为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永和县构建起全县域三级联动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专班专人专办;乡镇党政“一把手”挂帅推动,逐村分析研判,全程狠抓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居间作用,入户宣传动员。最终,组建“县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联合会+乡镇服务中心+村级联络员”的三级服务体系,打通全产业链服务通道。
完善要素保障体系,为托管服务组织和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银行、担保等机构高效合作,推出春耕备耕贷、农机贷、托管贷,累计授信1967户1.7亿元,1万元—10万元额度“随用随取、随有随还”;试点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办理,累计补贴1037台702.457万元;联合气象部门精准推送气温、墒情、气象灾害预警和适耕适播等信息;构筑以农业保险为核心,民生保险、治理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全险种的保险保障网,探索出了覆盖所有农户的“一揽子”农业生产综合保险,有效降低自然风险和作业风险。
任海军的捷登农机专业合作社有300多台农机、80多个农机手,他说:“我们是永和县最大的合作社,我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越多,我就越有信心给农户们服务好。今年又引进了许多新型农机具,服务比以前更专业了。”
“现在发到我们农民手里的种粮补贴多,粮价也比较高,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可高呢,去年光补贴我就领了4回,一次性种粮补贴3次,地力补贴1次。”李永红是桑壁镇兴义村人,家里的70多亩地种玉米高粱,除了自己买种子化肥,其余的事儿都交给合作社托管,“以前一亩地雇人深耕一次得70元钱,现在交给合作社,深耕和旋地两个环节才60元钱。深耕过的土地能增产30%呢。以前打药都是人工,光喷药就得三四天。现在合作社打药都用无人机,5个小时就打完了,效果好还省事。”
科技化支撑确保农民种地务工两不误
说起托管的好处,芝河镇马家庄村村民白永平深有感触:“我有150亩地,托管给了四方农机专业合作社,特别放心。托管之前,种一亩地得400元钱,产量每亩1000斤,托管后,种一亩地100多元钱就够了,产量每亩能到1200斤—1300斤。合作社统一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比我自己种得好,收益比自己种还要高。”
白永平一年除了土地上的收入,还到县城打工跑运输,每个月能挣6000元—7000元,一年收入30多万元,自己闲了还和妻子到珠海女儿家小住,再也不用担心种地的事儿了。
托管大面积开展后,永和县与山西农大开展县校合作,聘请专家团队常驻永和县建基地、搞试验、抓培训、传技术,提升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水平。大力推广晋糯三号高粱膜覆种植1万亩,采取统一供种、统一覆膜、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打造了北方梯田优质高粱种植园区,示范带动全县发展优质糯高粱12万亩,并与四川郎酒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实现“南粱北种”的同时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技化、专业化的合作推动了托管服务的链条升级。不同服务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功能,以技术、服务等为纽带开展联合与合作。
刘新明是桑壁镇署益村人,是庆丰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以前我们合作社播种机、旋耕机、收割机比较多,后来随着秸秆量的增加,我又买了秸秆粉碎机、打捆机等,还有的农机手带着机械入股我们合作社。”
永义村村民暴卫生以前是农机手,还会农机维修,这两年年纪大了,在捷登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忙培训农机手,一年能挣五六万元。后桑壁村村民药候平平时在临汾打工,家里的50多亩地全程托管,他直言“省心,比自己种挣得多”。
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如今炙手可热,职业“飞手”张兴是桑壁村人,他不仅服务于自己所在的合作社,在农忙时节更是在全省各地的田野上奔波忙碌,最忙的时候一天就能挣几千元钱,一年收入几十万元不是问题。
生产托管服务开展以来,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创业就业机会。据悉,新增转移劳动力1000余人,人均务工增收2万元,实现种地、务工两不误;新培育农机驾驶员390人,人均增收3万—5万元。
桑壁村村民路对林常年在太原打工,以前自己为种地两地奔波。去年,他将自己的地全程托管给一条龙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他说:“我自己打工一年能挣十几万元,也省了来回奔波。秋收后,合作社负责人张计平把收益微信转给我,省事又省钱”。
本报记者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