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个一批”治理整治工作中,阳泉市城区义井镇神峪村被确定为“党建引领一批”重点村。这个人口不足400人的小山村,半年多的时间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嬗变。
神峪村位于阳泉市以南两公里,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1户351人,常住人口60户163人。
整治前,神峪村的党建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57.4岁,党员平均年龄57.6岁,班子老化,党员队伍缺乏活力,“守摊”思想严重。
由于“主心骨”不强,集体经济停滞不前,村容村貌差,矛盾交织。
严查快处清淤障,化解矛盾稳民心。
阳泉市把“三个一批”重点村全部纳入新一届县(区)委巡察工作计划,开展村(社)延伸巡察。2021年以来,涉及神峪村8件信访举报全部办结。同时,组织驻村工作专班收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12件,办结12件。查清查透问题,特别是针对影响和阻碍稳定发展的8件信访问题,由市或县(区)纪委监委提级核查。认真审查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关键少数”违纪问题,村民拍手称快。推动以案促治。案件办结后村党支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警示教育会,查找制度建设、“三资”管理、村务公开等6方面13个问题,收集意见建议8条,逐条逐项建账、对账、销账。“三个一批”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专班走访群众68户170人,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建议12件,办结11件。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雁”。
2021年,城区区委将神峪村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把选好班子领头人作为建强神峪村党支部的首要任务,通过积极动员、择优选拔,31岁优秀年轻干部韩晓峰回村任职,成为城区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通过换届选举,平均年龄从57.4岁下降到42岁,党支部焕发了生机。
党建引领,就是要把监督融入基层治理,让每个村民都成为清廉建设的“生力军”。
神峪村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纪检监察联络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监事长“四员合一”,攥指成拳,监督力量得到有效整合。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制定出台一章约、两清单、三流程、四制度小微权力运行“1234”制度体系,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制度挺在前头,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得以重新树立。经过耐心细致的政策解释和沟通,35处被无偿占用的集体房产,已有22处房产完成腾退,2处租户已主动补交租金,各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村干部。通村公路建设过程中,韩晓峰遇到了“难题”。大伯的房子属于违建,自家的不拆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就做不通。韩晓峰连夜做通了大伯的思想工作,带头拆除了违建房。同样住在路边的党员户一看村党支部书记带头了,二话没说清理了自家门前的杂物。
专班组长,阳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师旭明就是村民心里最信任的人。当他得知村里公交车班次较少、群众办事不方便时,当即协调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公司,仅仅一周时间,为神峪村增加公车班次的事便商定了下来。5月1日起,市公交公司新增的2趟806支线公交开进了神峪村,极大地便利了村民出行。
党员干部的心齐了,村里发展动力也足了。
整治村容村貌凝心。栽植树木,清理垃圾,拆除违建粉刷墙面,打造廉洁文化小院、廉政文化广场,神峪村越来越美。
“经济要发展,神峪怎么干?”利用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两个闲置院落,打造集餐饮、培训、住宿功能于一体的神峪村知青窑洞(峪见1974)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带动村民20人就业,每人年增收2万余元。
如今的神峪,换了模样。深冬时节,万木凋零,然而放眼神峪村,到处热气腾腾,呈现出的是一幅村庄美丽、村风和谐、风景怡人的幸福景象。
本报记者白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