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监督举报电话:0351-5687051 邮箱:sjbkjb@163.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美在家乡 > 正文
何处寻佳酿?那副全球征集的下联,终于揭晓|文化汾酒
2022-02-23 09:57:44 来源:醉美杏花村公众号

今年元宵节,“汾酒杯首届诗词楹联大赛颁奖盛典”在湖南国际频道、芒果TV面向全球开播。

此次颁奖盛典以“诗颂千古 四海情深”为主题,通过歌舞、昆曲、情景吟诵等方式,演绎获奖的精彩诗词佳作,将诗词、书法、戏曲、器乐和酒文化达成巧妙的结合。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古典对偶文学,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历史上最早的对联 

宋代地方史著作《蜀梼杌》里曾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最后一任君主孟昶,在新年到来之际,令臣下为其寝宫门前的桃木板题写点文字。臣下写好后,孟昶看了觉得很不满意,于是自己动手,在桃木板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

据说,这是有史可考最早的一副对联。从此,桃符也成为春联的代名词

图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对联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的呈现,一种对美好的祝福,伴随着炎黄子孙一同成长,伴随着华夏文明日益茁壮。

对联也称对子,是有一定规则限制的语言对句。中国文化对于对“句”的崇尚,是一种对于自然的模仿与向往

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这就是说,语言有对句,是人心对于自然世界的应对

一副标准的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通常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其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

对联大多时候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他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意味着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

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

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合璧之妙,缺一不可

 
对联里的中国 

几乎所有人与自然的问题都可以用对联表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联是生活的诗意呈现

《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离骚》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些经典对句对后来对联体系的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诗经》中就有不少诗歌作品是描写酒与祭祀的紧密关联,如“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诗经·周颂·丰年》中记:“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图片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这是北海太守孔融悬于客室的一句诗,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早的客厅对联

明清两代,是对联发展的鼎盛期,从皇宫到农家院,无不张贴对联。彼时对联名家辈出,如郑板桥、袁枚、纪晓岚、阮元、林则徐等,有的还出版了专门的集子,如梁章钜、梁恭辰父子的《楹联丛话》、曾国藩的《求阙斋联语》等,他们在对联方面的成就对后世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图片

这对写于岳麓书院大门的楹联,正是成于清嘉庆年间,时任岳麓书院山长(古代称书院院长为“山长”)的袁名曜和贡生张中阶吟就。

此联为流水对。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在古时,岳麓山是岳麓书院的后山,桃子湖一带是岳麓书院的学田,以田租供养岳麓书院的学生。

时隔千年,对联文化又一次在这里散发出独特的美丽——2021年10月,由中华诗词学会指导,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汾酒杯”首届国际酒文化诗词楹联大赛,在长沙岳麓山拉开帷幕。活动面向全球广大诗词对联创作者、爱好者,征集以咏酒文化为主题的诗词楹联作品。(点击链接阅读原文《上联:何处寻佳酿?汾酒、青花、杏花,酒香千载,下联全球征集中!》)


何处寻佳酿? 

2022年1月23日,汾酒杯首届诗词楹联大赛在长沙圆满落幕,这场由晋湘两省联合发起国际诗酒文化大赛,其全球民间诗人参与范围之广,创下同类大赛之最。

何处寻佳酿?汾酒、青花、杏花,酒香千载。”

这是大赛的原创上联,活动开启后面向全球征集下联。历时三个多月,本次活动征得国内外以“诗酒文化”为主题的原创诗词曲11500万首、新诗600多首、对联3500多幅,总共征得各类作品15600多件。经过初复审、终审等多个环节,最终评选出金奖作品3首,银奖作品5首,铜奖作品11首,优秀作品近百首。

图片

▲现场揭晓万元征集的最佳下联

汾酒副总经理常建伟表示,诗情如酒、酒意如诗,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的文人墨客,饮酒与赋诗也随之成为他们生活的有机部分,遂形成了诗酒文化,进而滋养着无数的文人雅士。

图片

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逸。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了绚烂的文明景观。”常建伟说。

图片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范诗银表示:“诗与酒的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好形式,大赛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也将载入酒与诗的史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中国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入选的还有山西的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也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酒与诗的结合,文化的同根同源,也让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品牌快步走向世界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