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朔州市区新貌。李日明摄
桑干河畔,春潮澎湃。
千亿级硅芯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内陆港建设劲足提速、“双碳”之路稳步前行……乍暖还寒之时,行走在塞上朔州,处处可见抢机遇的希望在升腾、谋发展的热潮在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朔州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学谋划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朔州实践。
奋斗作答,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4月7日,门神故里,旌旗猎猎。平鲁区2023年项目集中开复工启动仪式在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区山西立晶碳化硅项目施工现场举行,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低碳硅芯产业园区是朔州落实“双碳”战略,全力推进的千亿级现代化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此次山西立晶碳化硅项目入驻园区,计划投资建设600台6英寸碳化硅长晶炉,打造第三代半导体及复合新材料生产基地。
在立晶碳化硅项目不远处,海泰新能2GW异质结光伏组件项目、海泰新能全产业链条项目、林科煤机制造及智能化改造项目、东立20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项目同日开工。
“从半导体生产、煤机制造,到200亿元高纯度多晶硅项目、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煤电大市迈出了从未有过的新步伐、大步伐。”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玉奎介绍,仅东立多晶硅项目,建成后就能实现年产值400亿元以上,对补齐我省光伏产业链短板、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去年以来,朔州结合自身资源和产业情况,找准比较优势,确定了新材料、高端陶瓷、现代煤化工、绿色食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低碳硅芯等重点产业链,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链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目前,低碳硅芯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1家,煤制烯烃项目扎实推进,前期手续完成80%以上,煤炭、电力、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一大批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构建。预计到2025年,七条重点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总产值突破700亿元。
以梦为马,激荡开放发展新活力
开放是朔州骨子里的基因。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就诞生于这座城市。
进入新时代,朔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桑干河生态经济带等一系列战略机遇,不断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造势。
在应县经纬通达物流园区,集装箱装卸作业隔段时间就会增加人手。随着复工复产稳定,这里每天都会发运50个左右装满煤炭、陶瓷、杂粮的集装箱。
经纬通达物流园区是朔州产品走向东亚、东南亚、中欧等地的重要窗口。随着业务扩大,公司今年计划新建2条装车线、1条3.7公里铁路正线。项目完成后,预计每日发运货物量将由目前的80万吨增至500万吨,日发运集装箱数量增加到200个。
在距离经纬通达90公里远的朔州机场高铁枢纽区,这几日同样激战正酣。朔州机场也进入了通航冲刺阶段,两条大动脉集大原高铁和朔山联络线开足马力推进。按照计划,朔山联络线今年5月正式实现与准朔线、大秦线相接。届时,朔州内陆港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西煤东运、向海图强多了一条过朔通道。
开放需要新基建,更需新理念。朔州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出台各类优惠政策措施,制定招商引资计划,利用多种平台和契机,吸引外部企业“走进来”。
2月22日,香港诚丰集团与华朔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52亿元氢能源产业项目。此项目一月份对接、二月份签约、三月份开工。4月7日,朔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恳谈会召开,签订39个项目,总投资272.5亿元。这些项目将享受市级和落户地“双重优惠福利”。
据统计,2022年,朔州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6个,总投资1627.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1268万美元,增长72.7%,位居全省第二。
“双碳”引领,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朔城区太平窑水库在春日暖阳的映照下,水波荡漾,上千只漂亮的天鹅悠然自得地在库区“游走”。
太平窑水库是桑干河上游的一项重要工程。随着朔州生态环境改善,这里成为了候鸟迁徙路上的重要补给站和摄影爱好者的固定打卡地。
近年来,朔州矢志不渝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一泓清水入京津”的桑干河上游,高标准打好沿线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美丽山西”“美丽中国”增添绚丽风景。
除了建设好生态环境之外,朔州还把目光瞄准“双碳”,以工业技改推动产业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
走进怀仁陶瓷工业园区恒源瓷业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现代化注浆、制粉、成型、修坯工序在生产线上一气呵成。公司总经理孙雪峰告诉记者,“80%的制瓷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过去整个车间需要1000多人,现在只需一半人就够了。用了机器后,行业固废100%循环利用。”
两年前的2021年5月,怀仁恒源瓷业有限公司投资近1亿元,新增全自动生产线16条、半自动生产线6条、96米节能烤窑生产线2条。两年过去了,公司智能化、规模化、绿色化优势凸显,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城市及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朔州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要求,编制完成《朔州市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同时,全力支持重点行业开展节能降耗改造、零碳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等工作。全市建成区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清洁取暖改造23万户,9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100%,推进零碳机场、零碳高铁建设,打造全省零碳样板。
当“绿色低碳”成为发展主流,节能环保理念贯穿到每个环节,推动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就更足。依靠绿色发力,朔州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的“好生态”不断绽放异彩。
幸福加码,绘就民生发展新画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朔州始终牢记嘱托,不断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4月12日,朔州市大医院博士服务团工作站启动,标志着该院正式拉开与省级、国家级各大医院之间多维度、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帷幕。工作站首批设置口腔、病理、消化、肝胆胰外科、皮肤、中医等6个博士专业科室,每周定期安排专家出诊,免费让朔州人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眼下,备受山阴人民关注的会展、文化、体育三个组团场馆项目正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河阳大道西侧的这一区域将成为山阴县最大的公共服务集聚区,满足群众文化、教育、参观等需求。
近年来,朔州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先后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4所,改造建设寄宿制学校18所,建成全民健身场地48个,“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在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中,一大批为民工程加码推进,一幅幅暖心画卷徐徐展开,一件件惠民实事推动实现。
“实现美好梦想,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大家汇聚力量一起想、一起干。”近段时间,应县下社镇石庄村村委会主任王良存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村庄更加美丽、农民更加富裕、产业更加兴旺。
应县下社镇石庄村牵头联合14个行政村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总投资1501万元,创响“下社净土”蔬菜品牌,每个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7万元,带动全村村民每户增收5000元,探索出了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
不仅是石庄村,朔州还涌现出了平鲁区西易村,怀仁市西小寨村、海子村、南小寨村及山阴县北周庄村等众多不同发展类型的典型村、亿元村。截至2022年底,朔州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较上年增长23.6%,有经营性收入的村占比92.88%。
朔州,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奋力前行!
本报记者任永亮 本报通讯员 符烨邦